茅忠群:乐学、乐群、乐道!
来源:米乐体育app官方网站下载安卓版 发布时间:2025-09-12 23:40:08
2025年9月2日,杭湾书院三期开学典礼圆满礼成。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杭湾书院院长茅忠群发表总结并寄语杭湾学子:乐学、乐群、乐道!(以下为发言全文)
大家好。首先要感谢各位专家、导师、各位嘉宾莅临杭湾书院的开学典礼。同时也恭喜各位学员成为杭湾书院的三期学员。杭湾书院之所以是一家独一无二的书院,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杭湾书院有独特的培养目标。书院的使命是培养有道的未来企业领袖和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
第二,杭湾书院依托着独特资源。方太集团中西合璧的方太文化体系及实践经验、方太学校的企业教育培训体系、方太文化研究院的企业家教育培训的经验、家业长青非公有制企业交接班经验、还有横跨五大领域的专家委员会委员、专家导师、企业家导师和各位名师等等。
首先,我们是来学习的,而非来享受的;爱享受的人不会有大的成就。当然,如果我们享受学习,那是例外。
第二,我们是学员而不是顾客。不要把自己当成(书院的)顾客,不以自己是不是满意为衡量标准。自古严师出高徒,成长才是最大的根本。
第三,要珍惜,而不是浪费。要珍惜每一位老师,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不是“我有兴趣了才学,没有兴趣就不学”,也不是“我钟爱这一个老师我就来学,我不钟爱这一个老师我不来学”。这些都不是成年人的逻辑,而我们的学员已经是成人了,成人的逻辑是当学则学。
各位学员,我们从全国各地来到书院一起学习。我们就是同学、就是同窗。同窗为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所以我们应当乐群。是否乐群是对学员的一个考验,也是一种修炼。乐群考验的是我们的团队精神,利他之心,服务意识,互相学习,还有去自我中心等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修课。
书院的使命是要培养有道的未来企业领袖。有道要先明道;要明道,得先有求道之心。要乐于求道,而非一味地求术。术是学不完的,世界上有非常多的术。在我们应该的时候,再来学术也不迟。关键是要明道,道明了,术就很容易学,我们就能以道御术。道不明,学了很多术,反而有害。
万丈高楼平地起,明道,是我们打好未来建百层高楼的地基。如果不明道,就好比不建地基就开始建高楼,这个楼随时可能会塌。在书院学习,如果不明道,我们就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那要明什么道呢?方便地讲,我归纳了三句话:第一个是家国天下的人伦法则;第二个是天地万物的自然规律;第三个是宇宙生命的真理真相。这三句大体上对应儒道释的侧重点。只有道明了,我们才可以成为有道的未来企业领袖。
第一,两代共修,家校共育。感谢家长的信任,把孩子送到杭湾书院。但孩子的成长仅靠书院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家长的参与。孩子的成长是家校共育的成果。如果说书院的作用占七成,那么,家长的作用至少也有三成。家长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就必须两代共修。如果家长不懂教育的规律,不懂书院教育的理念,那么就难以跟书院真正形成合力。书院跟家长也不是甲方乙方的关系,而是一条船上的伙伴,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帮助孩子成长。家长最大的价值就是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所以家长也要进行心性的修炼。
第二,关注孩子的成长而非缺点。我们得知有个问题,有的家长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很容易看到孩子的缺点;对别人家的孩子呢,刚好相反,容易看见优点。这源于家长内心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希望孩子各方面都比自己要优秀,乃至实现自身过去没有实现的理想。我要说的是,家长可以有这样的祝福,但不可以有这样的苛求。在未来的书院学习过程中,希望各位家长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变化以及他们的成长,而非盯着缺点。要多关心、多认可、多鼓励孩子,这样孩子就会更好的成长。
最后,祝愿学员们学有所成,修有所得,成就有道的未来企业领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第一期《中国企业管理私享会·领航者说》的对话嘉宾是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他将中华优秀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了一种中国式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方太文化”。这套文化体系蕴含哪些管理哲学?成效如何?
新华网:茅总,您好!我们关注到近日发布的《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中,鼓励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公司治理,您怎么样看待这一变化?
茅忠群:这个意见是两办发文的《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要求把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运用到企业管理实践,融入公司治理;鼓励把文化建设融入战略管理、生产经营、考核评价等全过程。
首先,它标识了中国特色,民间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的一个标志;第二,中国的企业管理开始进入文化自信的阶段;第三,我们过去更多地会运用一些西方管理(理论),所以这个意见的发布是真正让我们中国的管理回归到本土文化,解决纯粹运用西方管理造成的“水土不服”的一些问题。
新华网:作为先行者,您认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要义是什么?方太在自己的企业管理实践当中如何践行这一理念?
茅忠群:从方太的实践来讲,一方面,我们是把中华优秀文化跟现代西方管理做了很好地结合;同时,我们形成了“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中西合璧,以道御术”的方针。第二,2017年以后我们逐步形成了“心性即文化 文化即业务”的核心思想。
这两点跟意见里讲的把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公司治理,鼓励把文化建设跟整个战略管理、生产经营、考核评价的全过程结合,是完全一致的,核心要义就在这里。
新华网:企业管理领域一直都是西方的管理思想占据主导,在您看来中国企业管理如何才能与国际平等对话,形成具有普遍解释力的中国范式?
茅忠群:全世界的管理都有一个基本范式,就是文化基因加上现代管理体系。中国的企业管理,也是文化基因加现代管理体系。这个文化基因就是意见讲的中华优秀文化。方太提出“中西合璧,以道御术”就是用中华优秀文化的“道”来驾御、来改进、来完善现代管理或者现代西方管理的“术”。通过“以道御术”最后达到“中西合璧”,这就是“中国范式”。
新华网:中华优秀文化在解决现代企业治理挑战的过程中,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茅忠群:晋商有一个“身股”制度。在方太全员都享受“身股”,而且不需要出一分钱。我们每年都拿出上一年度的利润固定的百分比,按照身股的数量来分红。另一方面,我们又根据员工的职等职级,把“身股”的数量拉开,完全根据贡献来享受股数。
茅忠群:在产品创新方面,方太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2010年中央台有个报道,厨房油烟加剧家庭主妇的肺癌风险。当时看到这个报道,就觉得我们当时过多关注一些指标,而没有真正关注消费者的健康需求。最终在2013年推出了“风魔方”系列油烟机,这个产品外观是全新的,吸油烟效果提升了一个大台阶。后面我们推出了很多新的产品,甚至新的品类。去年,我们推出第二代冰箱,也是全球新一代全嵌冰箱,解决了传统冰箱的17个痛点。
新华网:您作为中国高端厨电的开创者,提出了“美善创新”的概念,认为创新要符合美善标准,为什么会这么要求?
茅忠群:创新的源泉是仁爱,创新的原则是有度,创新的目标是幸福。创新的源泉是仁爱,就是我们要把顾客看成我们最亲的亲人,我们为最亲的亲人去研发产品;创新的原则是有度,就是创新应该去满足消费者合理的需求,它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创新的目标是幸福,我们创新不是为了让顾客获得短暂的刺激和快乐,主要应该是满足消费者持久的幸福。这个“创新三论”是指导我们研发很重要的一个理念。
新华网:我们了解到,作为新商业文明的代表,您曾经提出“三大愿”。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三大愿”是什么吗?
茅忠群:我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形成了一套中国特色的,中西合璧的方太文化体系。2018年开始,当时就发了三个愿:助力1000万家庭提升幸福感;助力10万名企业家迈向伟大企业;助力建设1万个幸福社区。
新华网:方太如何实现从“标杆样本”到可复制的“理论范式”的跨越,从而赋能更多中国企业?
茅忠群:两个途径,一个就是您刚才讲的理论范式,另外一条线是我们成立了一些专门的非营利机构,如方太文化研究院、杭湾书院、芸和中医研修院等。近几年,我们每年下半年办一次方太文化论坛。在论坛上,不是以我们讲为主,而是我们所影响的企业家去分享他们的成功案例。举一个例子,2018年我们刚刚开办三天三夜的体验营。其中,有一个企业家叫毛勋,他在唐山创业开餐馆。他学了三天就把方太整套的体系全部复制过去,而且提出一个口号叫“一家甬妈妈,温暖一座城”,后来成为了当地一张企业文化的名片。
新华网:在帮助企业家的过程中,您在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通过什么样的体系也让公司的员工获得成长,也去感受这样的使命意义和价值?
茅忠群:我们在2017年的时候,形成了“五个一”,就是:立一个志、读一本经、改一个过、行一次孝、日行一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圣人心中的宝藏我们都有,无非就是我们被两片乌云遮住了没有开发出来。这两片乌云,一片是不明,一片是贪欲或者叫小我。我们通过“五个一”就可以把这两片乌云慢慢地去掉,甚至彻底地去掉。
茅忠群:方太有个员工,过去是一个渔民,后来他碰到一个在方太工作的老乡,告诉他方太文化挺好的。然后他特别向往,干脆不打渔了,到方太来应聘,进入了我们的供应链。他通过自己的立志,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了公司的首席工匠,成了宁波市级工匠,后面自己也成立了工作室,帮公司培养着更多的工匠。这里面也证明,民间传统文化说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无尽的宝藏。
新华网:追求向善,追求向上,方太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个人得到成长,让企业家得到成长,让社会得到更好地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依靠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彰显出中国智慧。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中国智慧”也为全球组织管理、人类发展进步贡献着力量。作为“中国智慧”的源泉之一,儒家思想被认为是塑造 “东亚模式”的核心文化动力。将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融入企业管理,以中国智慧进行组织建设,方太贡献了根植于中国文化,并成功走向国际的企业创新管理实践,成为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为世界贡献的经典案例。
全球化智库(CCG)近日在北京总部举办主题为“方太文化: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之道”的演讲交流活动,特邀请CCG资深副主席、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先生进行主题演讲和座谈,探讨如何使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应用于企业价值核心。CCG理事长王辉耀主持本次会议。
演讲中,茅忠群董事长主要从方太文化的核心理念,基本法则以及四大践行体系三个方面讲述了儒家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道。以下是发言全文:
方太集团创立于1996年,通过汲取我父亲上次创业的教训,方太从创始之初就将自身确立为高端品牌,成功避免与同行之间的价格战,并明确了三大定位:专业化,高端化,精品化。2002年读完EMBA后,我受到日本管理的启发,产生了将中华文化与西方现代管理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管理方法的想法。于是,从2008年,方太开始导入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至此,回顾方太集团成立的二十二年,我总结了两点主要成就:第一,成功打造“中国高端厨电领导品牌”,引领中国厨电行业全面超越洋品牌;第二,形成“中国特色的方太文化”,并成为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相结合的典范。
从2008年,方太开始将民间传统文化融入企业管理,到现在,过去十年中,我们持续探索,实践和总结,最终形成了现在最新版本的方太文化。最新方太文化基本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核心理念、基本法则以及四大践行体系。
核心理念确立方太“企业三观”:以顾客、员工为本,致力促进人类社会的真善美
首先,核心理念,也可称为方太的“企业三观”,主要有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三个部分,即“为了亿万家庭的幸福”,“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和“人品、企品、产品,三品合一”。
随着对儒家文化的深入了解,方太在去年年底升级了自身使命,除了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打造健康环保有品位的生活方式,同时还肩负着积极弘扬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从而让亿万家庭享受美好生活的责任。而“亿万家庭”指的不仅仅是顾客的家庭,也包括了方太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合作伙伴的家庭以及方太大家庭,祖国大家庭乃至人类大家庭。
方太的愿景是“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我认为,伟大的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也是一个社会组织,在满足并创造客户需求的同时,还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断导人向善,促进人类社会的真善美。同时,还要满足以下四个特征才能称得上一家伟大企业,即“顾客得安心,员工得成长,社会得正气,经营可持续”。此愿景在2014年时提出,而去年年底更新的使命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它。
作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唯有修身心、尽本分,性命双修、德才兼备,才能积极承担责任,打造最佳雇主,实现卓越管理,进一步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而这个过程中“人品”,“企品”和“产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如果以一句话概括方太的核心理念,那就是“以顾客为中心,以员工为根本,快乐学习,快乐奋斗,促进人类社会的真善美”。
第二个方面基本法则由十个部分组成,即“心本经营,以道御术,德法管理,品德领导,组织修炼,智慧思维,行于中道,美善创新,精益品质,无为而治 ”。 目前,基本法则尚未完全完成,下面我着重分享前五项法则。
第一,心本经营--“修己心,安人心,义以生利,义利合一”。过去,西方管理把人当作工具,如今经过不断升级,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我认为,以人为本进一步应该是“以人的需求为本”,而人则应以心为本,“心”指得是“心灵的成长”,因为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并且只有通过心灵的成长,才能寻找到真正的幸福、自在、圆满。因此,把顾客的心、员工的心安好,才能实现中华管理的精髓。而这一点,只有通过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才能得以实现。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即为“义利合一”,比它更高的境界是,“义以生利”,“以义为利”,只要企业做符合道义的事情,利就在其中。
第二,以道御术--“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中西合璧,以道御术”。首先,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学习中华民间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学习西方完善的管理制度方法,最后通过“中西合璧”,将两种文化“揉”在一起,并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总结来说,就是通过学道,悟道,明道和行道,来驾驭和完善西方管理方法,使其与方太的核心理念完美融合,消除冲突,这就是“以道御术”的根本所在。
第三,品德领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我认为,提升领导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升自身的品德和心性。而修炼品德最好的方式就是如《论语》所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人生中道、德、仁、艺四种文化思想修养缺一不可。
第四,德法管理--“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之以政,齐之以行,民免而”。人们通常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西方管理就是制度管理,实则不然。西方管理的基础也是建立宗教信仰和制度条约两者之上的阴阳平衡,中国企业如果照搬西方的管理方法,不仅无法取得成效,还会适得其反。中国企业应该从中华五千年中的民间传统文化去寻找管理智慧,并结合部分西方理念,方能取得成效。正确的做法是一边用道德教化,同时用理智的法制规范,被管理者就会拥有羞耻心和敬畏心,不逾越规矩。
第五,组织修炼--“恩爱志明诚,信和健省修”。这一条也可被称为组织正能量修炼。西方管理中提到了组织能力,但是提升组织能力并不容易。如果将其转化为组织能量,并从民间传统文化中学习,那么这些能量就可以成百倍,乃至千倍的增长。“恩爱志明诚,信和健省修”可用于个人能量修炼,也可以用于组织能量的修炼。
最后,四大践行体系。此体系从愿景的四个部分,“顾客得安心,员工得成长,社会得正气,经营可持续”,相继展开,共有16个方面。
首先,“创新立美,品质立信,品牌立义,仁爱立命”是顾客得安心的真正秘诀。方太把顾客视为亲人,旨在让亿万家庭幸福安心。通过高品质的顾客体验,让顾客动心,省心、放心到舒心,最终实现让顾客安心。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创新最大的源泉是仁爱之心。离开仁爱之心,创新可能走上危害社会的道路,品质难以得到真正的敬畏,品牌也难以真正传递正能量。在研发“风魔方”时,我们摒弃了传统的开发模式,放弃以指标定创新的标准,从客户的真正需求出发,最终完成了这款产品的开发。研发“水槽洗碗机”时,我们花费了五年时间,考虑到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决定将水槽和洗碗机相结合,解决了传统进口洗碗机的五大痛点问题。同时方太的广告宣传和“母亲水窖”等公益活动,体现了方太“因爱而伟大”的品牌立义。方太的品牌宣传不仅为了吸引顾客,更要传递价值意义,弘扬正能量。
其次, 通过“关爱感化,教育熏化,制度固化,专业强化”四个方面,方太一直致力于为员工实现物质与精神双丰收,职业与生命双成长。其中,关爱一定是在教育之前,前者的核心就是为员工提供安全、归属、尊重与成就感,主要通过“全员身股”和各项关怀福利来实现;而后者主要是通过领导党建工作,中医普及等人文教育,员工间的分享宣传和五个一践行(立一个志、读一本经、改一个过、行一次孝,日行一善),真正实现“快乐学习,快乐奋斗,修身心,尽本分”。
第三,方太肩负起法律、发展、伦理和慈善四大责任,致力于为社会良好风气做出贡献。具体措施包括承担顾客、员工、纳税、环境四大责任;实现创新、和谐、绿色且共享的发展;善待顾客、员工、伙伴并坚持正当竞争;通过文化传播,支持教育、社区和灾难援助等。
最后,有了前“三得”,加上包含人文、战略、运营和风险管理的经营体系,就一定会达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方太十年来的努力,方太文化的实施效果显著:前四年统计结果显示,违纪行为下降了50%;义工和公益活动等蔚然成风;员工敬业度赶超17年度全球最佳雇主;表扬信近期955件;纳税达62亿,每年捐赠超千万;2017年,销售收入(不含税)突破百亿。
茅忠群先生1996年与父亲一道创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并担任总裁至今,2012年任方太集团董事长。茅忠群先生一贯重视以产品创新引领消费潮流,以战略性品牌管理推动企业长远发展。在战略决策、产品创新、企业文化和卓越绩效模式等方面具有独特理解和超前意识。他致力于将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管理成果完美结合,提出了“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中西合璧,以道御术”的管理方针,并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进行了有益探索。在茅忠群先生的带领下,方太一直引领并开创着中国厨电行业的发展潮流,牢固树立了“高端厨电领导者”的形象。方太始终专注于高端厨电领域,坚持“专业、高端、负责”的战略定位,经过22年的不懈努力,方太慢慢的变成了高端厨电、卓越设计与精良品质的代名词,更是代表一种健康环保有品位的生活方式,不断朝着“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的愿景迈进。
《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行走》讲述了苗绿博士作为全球化智库联合发起人,在个人成长、海内外求学、创办智库、国际交流、民间外交、为国家建言献策等过程中的诸多故事与心路历程。作为慕尼黑安全会议青年领袖代表,苗绿博士曾对话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开启 2021 慕安会第一问;她是比利时国王会见的七位全球青年领袖之一;她发起的“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推动了国际间青年的交流互鉴,得到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回信;她经常受邀参加国际高端论坛,在巴黎和平论坛、多哈论坛等重要国际场合,参与设置议程,打造国际交流新叙事,以全球视野讲述时代中国,展现了新时代中国智库人的风采。
《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首先梳理了全球化的变迁与理论发展,从技术与人本等新的视角观察全球化,并做出全球化的界定,总结了后疫情时代新型全球化具备的特征,然后对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全面总结,用数据与事实说明,中国正在从全球化的受益者发展为反哺者,正在通过自身发展推动全球化进程,并尝试承担起更多国际责任,为全球治理创新贡献方案。作者对全球化发展的理论和文献做了梳理,回顾了全球化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历史,指出全球化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本书从第四章开始,两位作者对中国推动全球化实现包容性和公平性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索,通过发挥中国的优势和特点,让中国为全球化发展注入新动力。作者基于长期的研究以及与国内国际、官产学各界有一定的影响力重要人士的对话交流等,对中国的全球化发展路径及全球治理创新等形成了新的思考,提出中国推动全球化发展的三大支柱与七大路径。
本书深度剖析了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角色演变与抉择,及其对全球未来的影响。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历程,展示了中国从一个封闭的农业国家逐步转型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过程。书中详细探讨了中国在贸易、投资、跨国企业崛起等方面的角色变迁,以及教育、人才和文化纽带在这一进程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第二部分探讨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及其对全球治理的影响。作者分析了中国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地位变化,风云激荡中的中国外交,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以及中国在崛起的、更加一体化的亚洲中的角色。同时,还讨论了中欧关系的发展与挑战。第三部分审视了多边主义面临的挑战和改革。书中探讨了怎么样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寻找自由贸易的发展趋势,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通过这一些讨论,展示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对话世界:理解新时代的全球化》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全球化发展史”回顾了全球化的历程,从古代贸易到现代经济转型,探讨了全球化的起源与演变。通过与耶鲁大学教授瓦莱丽·韩森、《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和《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的对话,揭示了全球化的多层次发展。第二部分“弥合全球不平等与赤字”探讨了全球化带来的不平等和治理赤字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安格斯·迪顿、巴黎和平论坛主席帕斯卡尔·拉米、亚洲协会副所长温迪·卡特勒等嘉宾,分享了他们对全球经济不平等、贸易体系和制度改革的看法。第三部分《权力转移与大国关系》分析了21世纪的权力转移和大国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的复杂性。通过与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软实力之父”约瑟夫·奈、布鲁金斯学会主席约翰·桑顿等专家的对话,讨论了大国竞争、合作以及全球治理的未来。
作为海内外决策层和广大公众理解中美关系时广泛引用的框架,“修昔底德陷阱”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对全球秩序有决定性影响的问题。在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的对话中,格雷厄姆·艾利森就中美关系和中美地理政治学竞争、中国崛起、美国外交政策、美苏关系、全球地理政治学、核武器、朝鲜问题、新冠疫情及影响等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全面、系统性地展示了艾利森对“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美经济、金融、科技、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竞争的看法;深入而透彻地分析了中美双方实力的变化,以及发生战争的风险;坦诚而直率地提出了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方法和建议。
《我向世界说中国》是由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和秘书长苗绿基于“世界新格局下的中国对外叙事及话语权重塑”问题研究的重要成果,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据悉,该书讲述了全球化智库近年来立足芒克辩论会、慕尼黑安全会议、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论坛等知名国际舞台,与各国政商学界知名人士畅谈国际时局与未来趋势,回应各方对于中国的关切和质疑,诠释中国的发展模式,降低外界对中国的误解,通过多层次、多主体、多元化、多渠道国际交流及传播,以全球视野讲述时代中国,积极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生动故事。同时,本书立足国际形势变化和全球传播新格局,针对中国应当怎么样开展对外交流和传播工作、如何创新外宣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37岁的于朦胧身亡:揭开了娱乐圈最残忍的线年,杨幂已是刘恺威高攀不起的存在
锐评Model YL:日均订单破万的六座特斯拉比理想i8和乐道L90好?
Beats 旗下 Powerbeats Pro 2 耳机将改进心率检测速度、支持计步
安卓版iPhone Air曝光:电池能做到6000mAh 还有长焦镜头